首页> > 新闻资讯 > 正文

【文明城市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小知识

作者:泉州青少年宫信息部  发布时间:2021-07-30 09:38:00   关注度:

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1 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?答:全国文明城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,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,信仰坚定、崇德向善、文化厚重、和谐宜

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

 

1.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?

答:全国文明城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,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,信仰坚定、崇德向善、文化厚重、和谐宜居、人民满意的城市。  

 

2.全国文明城市由国家哪个机关命名表彰?

答:全国文明城市是由中央文明委命名,每三年命名表彰一次。

3.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宗旨是什么?

答:为民利民惠民育民。

4.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是谁?

答:广大市民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,支持和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是市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。

5.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的要求是什么?

答:①市民要对创建活动有所了解;②市民言行举止要文明、人际关系要和谐;③市民要支持和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。

6.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?

答:国家层面: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;

社会层面: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;

个人层面: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。

 

7.志愿服务精神是什么?

答: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。

8.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

答:文明礼貌、助人为乐、爱护公物、保护环境、遵纪守法

9.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

答:爱岗敬业、诚实守信、办事公道、热情服务、奉献社会

10.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

答:尊老爱幼、男女平等、夫妻和睦、勤俭持家、邻里互助。

11.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

答:爱国奉献、明礼遵规、勤劳善良、宽厚正直、自强自律。

12.市民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道德行为包括哪些?

答:公共场所无乱扔杂物、随地吐痰、损坏花草树木、吵架、斗殴等不文明行为;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,并有明显的禁烟标识;影剧院、图书馆、纪念馆、博物馆、会场等场所安静、文明,无大声喧哗、污言秽语、嬉闹现象。

13.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包括哪几类?

答:分为助人为乐、见义勇为、诚实守信、敬业奉献、孝老爱亲5个类别。我市评选表彰泉州市道德模范活动每两年一届,至今已表彰六届153人。截止2021年5月,我市共有85人入选“中国好人榜”、175人入选“福建好人榜”。

14.我市组织开展了哪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?

答:我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包括文明单位、文明村镇、文明社区、文明家庭、文明校园五大创建活动,团委、妇联还组织开展了“青年文明号”“巾帼示范岗”创建活动,基本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。

15.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三级服务管理体系是什么?

答:三级服务管理体系:县(市、区)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乡镇(街道)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所,村(社区)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。

16.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服务内容是什么?

答:理论宣讲、社会宣传、教育服务、文化服务、科技与科普服务、健身体育服务、乡风文明建设。

17.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目标是什么?

答: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,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,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18.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“两个主体”是什么?

答:活动主体对象是群众,活动主体力量是志愿者。

19.如何践行勤俭节约、制止餐饮浪费?
答:市民朋友要以坚决杜绝浪费食物为己任,积极传承和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,倡导“适量点餐,剩餐打包”的用餐文化,摒弃好面子、讲排场、铺张浪费的陋习,做到吃光盘中餐、餐餐不剩饭,加入“光盘族”行列,杜绝“舌尖上的浪费”。餐饮企业要主动学习、适应、引领绿色发展理念和服务方式,合理设计宴席菜单、菜品数量和分量,引导消费者餐厅就餐时应当点餐适量、理性消费、主动打包,并提供环保打包盒、打包袋,不误导、诱导顾客过度消费。

20.为什么要倡导使用公筷公勺?

答:使用公勺公筷,主要是为了减少口口间接接触的机会,减少口口间接传播的风险,防范和减少交叉感染及食源性疾病传播,切断传染病“口口相传”的传播途径。如果不使用公勺公筷,一方面,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上,另一方面,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所携带细菌出现交叉污染。

21.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哪些?

您可以选择下面方式在线咨询在线老师,更加全面的了解相关事宜!
在线客服 值班老师

-->
CopyRight 2007-2015 泉州市青少年宫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
网站备案号:闽ICP备14009663号 联系电话:22100405 电子邮件:qzsqsng@163.com
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举报邮箱:71844027@qq.com

举报电话:0595-22100405